科普:沿海捎帶業(yè)務開放,對國內船運影響幾何?
http://www.aestheticskinlaser.com/ask/8876074.html
  • 沿海捎帶業(yè)務開放:國內航運的“雙刃劍”

    2022年5月,我國正式在上海港試點開放國際航行船舶的“沿海捎帶”業(yè)務,允許懸掛外國旗的國際集裝箱班輪,在沿海港口間直接運輸外貿進出口貨物。這一政策打破了以往外貿貨物在中國沿海港口間轉運必須由國內船舶(“中國旗”船)承運的限制,引發(fā)了國內航運市場的深刻變化。

    利好:效率躍升與成本優(yōu)化

    * 物流效率革命: 國際大型船舶可在其既定航線上直接在中國沿海港口“順路”裝卸貨物(如從上海港裝貨后,下一站掛靠青島港卸下部分集裝箱),省去了國內支線船舶的中轉環(huán)節(jié)。這不僅大幅縮短貨物在途時間(減少1-3天),更顯著降低了物流成本(業(yè)界預估可降10-15%),使進出口企業(yè)直接受益。

    * 樞紐港競爭力提升: 上海等國際樞紐港吸引力增強。國際船公司更愿意將其作為核心中轉節(jié)點,吸引更多國際航線掛靠,帶動港口吞吐量和國際地位提升,形成良性循環(huán)。

    挑戰(zhàn):國內船企直面“巨輪”競爭

    * “專營蛋糕”被分食: 沿海中轉業(yè)務曾是國內航運企業(yè)的“專營領地”。開放后,實力雄厚、網絡龐大的國際航運巨頭(如馬士基、地中海航運)憑借其全球航線布局和規(guī)模成本優(yōu)勢,強勢切入這一市場。國內船企,尤其是中小型公司,面臨市場份額被擠壓的嚴峻挑戰(zhàn)。

    * 轉型升級壓力陡增: 政策倒逼國內航運企業(yè)加速轉型。單純依靠政策保護下的沿海中轉業(yè)務難以為繼,必須提升服務效率(如優(yōu)化船期、提升信息化水平)、尋求差異化競爭(如深耕特定區(qū)域市場、提供更靈活服務),或探索與國際船公司合作(如成為其支線服務供應商),在“鯰魚效應”中尋求新定位。

    展望:重塑格局,走向競合

    沿海捎帶開放本質是深化改革開放、提升國際物流效率的關鍵舉措。短期內,國內航運企業(yè)面臨陣痛在所難免,部分競爭力弱的企業(yè)可能被整合淘汰。但長遠看,政策將推動整個行業(yè)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標準與國際競爭力。大型國內船企有望通過提升效率或尋求合作化解沖擊,而市場集中度也可能進一步提升。這場變革,最終將推動中國航運業(yè)在更開放的格局中走向高質量發(fā)展。

按字母分類: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191121         |         網站備案編號:粵ICP備10200857號-23         |         高新技術企業(yè):GR201144200063         |         粵公網安備 44030302000351號

Copyright ? 2006-2025 深圳市天助人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站統計